「昌九生化股吧」怎么看股票的主力成本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在K線圖中,最長最密集的區間是成交堆積最多的價位區,就是主力成本區。
低位籌碼主峯是長期形成的,是主力投資者的重要持倉成本區,主力持倉成本那麼股價不僅可以獲得支撐,還可以頻繁獲得支撐。
如果行情不佳,主力持倉成本使得股價從高位回調至籌碼峯上限.我們可以看到股價出現反彈的情況很多。主力持倉成本價格多次反彈以後.低點不斷抬高。
股價回升後首次見頂回落:股價脫離籌碼主峯以後大幅上漲,主力持倉成本價格漲幅較大,主力持倉成本使得投資者的盈利空間快速增加。
擴展資料:
投資者析應用上注意:
1、動態化的成交密集區只在短時期內對股指或股價起到一定作用。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換手率的增大,它的作用會越來越小。真正的作用可能只是心理上的。
2、在大盤或個股衝關或下跌遇阻之時,會有“成交密集區”的提法出來解釋現象。但最終在市場中起決定作用的當然不是什麼“密集區”。
中小投資者應得到的重要啓示是,在操作上,如你所持有的股票向上運行遇到前一箇密集區時,不要被輕易“嚇住”,尤其是股價正好在前一箇密集區駐足不前時。
如果此時你的個股經過調整,有了充分的換手(一般要達100%以上),上攻時成交量又持續放大,那麼這個阻力位過定了,而且突破時不會顯得很沉重。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K線圖
百度百科—主力成本
百度百科—成交密集區
持倉成本是主力的最高機密,但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獲得這一機密。
一、從操盤軟件中直接獲取。
一般來說,所有券商提供的實盤操作系統都可以查詢。從F10資訊中,我們可從“股東研究”一欄瞭解機構的進出情況。首先,從“股東戶數”及“人均持籌”數據的變化可以從整體上判斷機構動向以及個股籌碼的變動趨勢。一般地,股東人數越少,表明籌碼越集中;股東人數越多,則表明籌碼趨於分散,盤中缺乏主力關照。其次,預測機構介入成本。由於公佈報表的時間和股東人數的統計時間有一段時間差,所以我們要預測機構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目前的股價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還低,說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漲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說明主力短期並沒有出局;如果漲幅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變化情況再作研判。比如說,新北洋(002376,股吧)(002376)季報顯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爲基金公司,佔流通股35.73%。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數未變之外,新進三家,其餘六家全部加倉,其中中銀基金旗下的一隻基金以所持257.9萬股位列第一位。如圖所示,第三季度期間,主力建倉的加權均價爲39.38元,區間換手率爲243%,而三季度報公佈的時間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開盤價41.8元來計算,也僅僅上漲6.14%,漲幅不大,且期間成交量不溫不火,說明機構短期並沒有出局。若再結合二季度進駐的機構來估算成本,在目前的價位上,部分機構也可能被套。因此,根據推算結果,我們可以在當前價位或逢低大膽介入,因爲主力的建倉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東人數的增加與減少並非決定股價漲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該指標選擇個股時,應注意該指標的侷限性。比如主力機構有可能期末採用突擊重倉或分倉的方法來達到迷惑中小投資者的目的等。特別是那些典型的莊股,即使股東人數再減少我們也應該巋然不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與公司基本面的變化結合起來判斷。
二、根據均線來推斷。
一般而言,中短線主力建倉時間大約需要4-12周,平均約8-10周。從周K線圖上,我們可以估算8-10周均價線是主力的成本區域(雖有一定誤差,但不會偏差10%,所以謹慎起見,我們取10周線作爲主力建倉成本)。作爲主力,其操盤的個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數爲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隻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爲150%,則主力的正常利潤是100%-120%左右。這是因爲,主力要想在市場中獲利,也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固定不變的,也是主力在“坐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建倉成本。亦即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需要付出20%-40%的利潤空間。主力的建倉成本算出來以後,再在這個價位上乘以150%,即爲主力將來拉昇的最低目標位。舉例說明:精功科技(002006,股吧)(002006),如圖所示,從周K線圖可以看出,自7月初開始底部明顯放量,有主力資金介入跡象。兩個月的時間換手率達300%之多,漲幅達41.71%,加權均價爲13.42元(10周線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說,兩個月的震盪盤整,爲主力的吸貨建倉期。這期間,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消耗了20%-40%的利潤。而行情啓動之後,從啓動價14.2元開始一路上揚,利潤高達100%之多,而建倉期的最低價11.41元至最高價29.67元,振幅高達160%。
測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後,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細,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主力的“洗盤”、“挖坑”等操盤伎倆。只要目前價位沒有大幅上漲,不管道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測算的價位,因爲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而主力資金量大,進出兩難,有時系統性風險來臨時,想出也出不去,這是主力永遠的心病。
總之,投資者如果能計算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能測算出當前主力有無獲利空間或獲利大小,從而以此來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若目前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投資者可大膽重倉介入;若目前股價只能讓主力微薄獲利,投資者可積極逢低參與;若股價已使主力獲利豐厚,則投資者應及時出局,或以觀望爲主。
熱鍵Ctrl+Q、鼠標點擊右邊信息欄『成』
大智慧新一代版本可以查看除分時圖和分筆成交圖的所有分析週期的成本分佈情況。
進入移動成本分佈後,可以看到信息欄上方有四個小圖形,第一個爲移動成本分佈,第二個爲火焰山分佈,第三個爲爲活躍度分析,第四個爲成本分佈設置。點擊小圖形可以激活任何一箇項目。
系統在信息欄顯示一箇磁鐵形狀,就是移動成本分佈。它顯示了計算當天所有持股者(並非只有莊家)的成本分佈情況,由等間距的水平線來表示,水平線的位置表示成本所處價位,長度表示相對比例。
在信息欄顯示若干紅色和綠色的水平線,另外還有一些藍色的線條。紅色的線條表示在目前價位獲利的籌碼,綠色的線條表示在目前價位的套牢籌碼,藍色的線條表示當天新加入的成本。高度代表價格,線條長度代表持倉籌碼在這一價位的比例,其中最長的線條佔滿顯示區,其餘同比例顯示。隨着十字光標的移動,線條長短和顏色會發生變化,指示不同時候的持倉成本分佈狀況。
在成本分佈圖中用垂直紅線表示90%成本分佈區域,垂直的藍線表示70%成本分佈區域;成本分佈圖中藍色水平線表示平均成本。 移動成本分佈圖中用紅色的框表示獲利盤,用綠色的框表示套牢盤,框內的數字表示獲利盤的數字,下面的四行數字分別表示光標處的獲利盤、平均成本、90%及70%的成本分佈。成本分佈比例表示獲利盤的百分比,即買入價低於當前價的比例;平均成本表示成本分佈的平均價格;90%、70%成本分佈表示成本分佈的集中度,這個百分比越小表示集中度越高。當90%的集中度小於10時,系統會加粗顯示來表示。
看籌碼分佈圖。主要的是持倉量、和持倉成本。一般是在最低價格的10%--15%以上爲它的成本區。一隻股票在低位盤整的時間越久,在此範圍內主力吸籌越充分,平均成本就在此附近。
多以成本區是比較複雜的。基本上你看基金什麼時候進去的,就能估算基金的成本成本區和成交密集區怎麼看 主力成本區和成交密集區不一定有關係,最重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